作者:何沈文 (湖南省www.462.net,湖南 郴州 423000)
【摘要】文章从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特征入手,分析了班主任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解决了班主任道德成长的问题,认为培训、实践、反思是班主任道德成长的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职业学校;班主任;道德成长
班主任老师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对班级的教育、教学的主要负责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同时也是道德行为的示范者、是影响学生整个人生命运的人。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学生个体差异逐渐增大的情况,对职业前教育培训的职业学校来说,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队伍的道德建设与成长显得格外重要。
一、班主任工作具有鲜明的道德特征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是调节人的行为规范,调节私生活、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三个方面的总和,包括“私德”、“公德”、“职业道德”。班主任作为职业教育学校的一个工作岗位,在职业学校的道德教育中,地位、作用十分重要。
(一)班主任是道德教育的先行者
家庭、学校、社会环境是教育和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三大因素。当前社会发展变革的速度、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化社会的强势,对教育的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教育环境,然而,作为家庭的道德教育影响力在目前的这种职业变迁速度加快的趋势中逐渐减弱,社会环境所产生的不良的价值标准、评判的影响却在逐渐的增强,学校道德教育的责任自然而然上升到一个极为关键的位置。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和教育的教化功能要求职业教师专业化要以“师德为先”作为教师选拔、培养的先决条件,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往往更重视专业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的提高以及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重视不够。职业学校的特点和现行的班级授课形式决定了教师既要承担授课教师的任务又要承担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是职业学校学生进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的最后一个守望者,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今后从事职业生涯的最初雏形,其在学校养成的行为习惯必将影响到未来的职业生涯,班主任老师的道德教育影响力对学生来说与启蒙老师的重要性是一样的。
(二)班主任是道德教育的实践者
我们常讲的道德教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班主任是随着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随着班级授课制出现而产生的一种工作岗位,班主任是学生联系学校、学校了解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最基层单位。
教育自产生以来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向善的活动,即“伦理先行”,从教育的特征来说,班主任教师的职业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在学校的教育中,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班主任的道德水准、品德修养、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深刻性、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征。班主任在对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将国家对教育的目标、任务、主流的价值观、世界观通过言传身教和日常的班级管理传授给每一位学生。
(三)班主任是道德行为的示范者
学校的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和改变受教育者的身心结构和素质为目的的活动,教师是主要的载体,教师本身的职业特征具有鲜明的道德性,班主任又是教师中与学生接触最紧密的群体,班主任通过本身的工作体现一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精神面貌、道德行为、个人品质。
教育本身是一种过程,是对受体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师从倾向特性要求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的榜样示范作用。班主任的行为无时不刻不在持续的、长久的影响学生的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班主任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健康个性的培养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班主任不单单是学生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样板的作用,班主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的未来成长产生不同寻常的影响,班主任老师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会促进学生的学习风气、班主任老师的爱心会感染学生的团结友爱的行为形成、班主任老师民主、公平、公正的工作艺术会形成班级集体的凝聚力、亲和力,班主任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举止行为展现能力、尊重理解传递能力会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二、职业教育呼唤班主任的道德建设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掌握一定技能的技术人才的教育活动,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强、目的性强、应用性强、专业化强的特点,具有非常强的职业化教育性质,因而对班主任队伍的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班主任是学生职业道德观形成的引导者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必须具备的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在内容和结构上具有稳定性和继承性。如教师职业道德的有教无类、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道德规范是我国教师的传统道德规范。职业学校的学生经过职业教育后就要走向社会,进入生产岗位,其在上岗前所形成的职业道德观及受到的诚信、爱岗敬业为内容的职业道德熏陶,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职业职责和职业义务,促使他们对职业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
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中的特殊工作,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班主任是与学生生活、学习接触最多的人,也是法定的班级管理者,在学生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价值导向、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上起着榜样、引导、传授的作用,班主任的责任心和爱心通过对班级管理表现出来,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班主任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愈来愈快,网络知识的发展使得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传统的师德教育受到来自信息社会的挑战,学生接受的教育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通过来自各方面的多元化的方式获取,教育的功能也从注重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共事转变,信息时代,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班主任开展教育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和过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班主任的道德影响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班主任不能再用简单的方式看待和处理问题,要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调整工作方法,帮助学生分析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惑、疑难问题,引导主流的价值观、指导正确的人生观形成。
(三)职业教育的大众化要求加强班主任的师德建设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职业教育的门槛逐步降低,中等职业教育完全取消了入学考试,这样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收到公平的教育,然而,由于不设门槛,同时也带来了学生素质高低不齐,道德教育滑坡、学生素质下降带来的情感缺失、心理行为缺陷等现象。如何有针对性地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对待所有学生,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学生在上岗前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养成基本的职业道德观和基本的行为规范,无疑是职业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也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使得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纠正,也对班主任的德育教导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职业教育职场成就班主任的道德成长
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的外部行为必须要以相应的心态来支撑,这样道德的成长才能坚决彻底”。随着科技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也对班主任的专业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班主任的道德成长过程既依赖于道德观念的培训,又不能离开教育的职场环境,必须在教育实践和不断反思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一)在班主任专业化进程中成长
班级授课制仍然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的教学组织方式,配备固定的班主任是一种普遍运用的学生管理模式,班主任的专业化(道德观念、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必然要同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同步进行,班主任的专业化是关注班主任成长、帮助班主任实现专业追求的过程,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纷繁多变的信息来源,靠传统的师德规范和“经验”已经不能解决学生的成长困惑,局限于管好班级、保证“学生不出事”的保姆式管理,不利于班主任在教育职场中的道德成长,班主任的道德是以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核心,是职业教育教师的一项基本工作任务。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要求有较高的道德素养,专业化过程就是通过班主任外部的培养和自身的修炼达到专业化的目标,班主任要淡化“工作意识”,强化“目的”意识,不能将班主任当成一种简单的管理工作,要将学生的道德培养与影响同学生人生成长全过程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一种阶段性的工作。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以人为对象的复杂的工作,仅凭工作热情和责任感是不够的,一方面需要全面系统、连续不断、反复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提高班主任老师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管理学方面的认知能力、完善充实班主任老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对班级组织管理能力、班级建设能力以及心理辅导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解决对问题的思考方法,即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另一方面要加强班主任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班主任的教育实践中成长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责,道德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班级管理中起着方向动力和保证作用。班主任的职业道德是在教学工作与养成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职业将产生职业道德的需要,并逐渐转化为道德观念、外化为道德行为。离开了教育教学环境,班主任的道德成长就失去了成长的土壤,班主任的道德观念和行为都是在与学生的共同生活、学习的职场中产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教师的道德提升,师生关系不再是“单向”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尊重基础上的“双向”互相影响、互相提高、互相学习的关系,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班主任老师无法获得感性的、直接的处理复杂关系的机会,班主任的道德修养过程也就无法实现。班主任也有一个成长的过程,需要在不断的教与学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班主任工作经验,要面对师生关系的新变化、面对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新知识,不断总结形成具有个性风格的经验。
班主任的道德成长还依赖于教师团队协同与和谐,教师团队的协同有利于教师道德的快速提升,班主任在与任课教师之间要建立起团结、合作、真诚、宽容的人际关系,道德教育工作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不是班主任的专门工作和专营权利,班主任一定要依靠并善于利用教师的群体合力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如果没有其他科任老师的协助配合,很难达到最佳的效果。良好的同事关系也有助于班主任在工作中互相学习、吸取有益的经验、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三)在班主任的工作反思中成长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教育的变革需要班主任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调整、总结、提高,通过参与教育研究、开展班主任工作探讨、案例研究等方式引导班主任的进行反思,班主任只有参与对经验的总结提高,才能将直接的感性认识提炼上升到理论,形成一种持续、稳定的道德理念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否则将永远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只是对过去经验的简单重复。“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班主任面对的学生,不仅是“自然人”同时也是“社会人”,有着不同的情感需求,班主任有了较高的道德素养,还要具有道德的感召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教育情景中反复的锻炼形成,同样的一件事,会因时间、地点、条件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同样的一件事,同样一句话,会因处理的方式不同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教师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要不断地总结反思,将经验提升为理性的思考,只有这样班主任教师才能把道德的力量内化为稳定的道德理念,外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
班主任的道德成长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循环往复的提升过程,需要不断的对这一过程进行强化,因此,培训、实践、反思是班主任道德成长的最有效的途径。
上一篇:> > 会计教学改革与探索
下一篇:> > 增强执行力,推动学校事业持续发展...